![]()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燎原“厦”乡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在田间劳作。 台海网7月17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上高山,忆初心,下乡学农,聚力乡村振兴。7月11日,高山之上的军营村迎来一批新面孔,来自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燎原“厦”乡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队将学习课堂搬到这里。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,他们深入田间,在对比今昔“看变化”中传承乡村基层治理作风,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走过的“初心之路”,在现场体验中感悟作风。 实践 下地干活 学习农业种植 炙热的7月,军营村的田间地头,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村课堂正在这里开展。 挥锄除草,学习农业种植,农大金山学子们在村民老高的菜地里忙得不亦乐乎。对很多队员而言,下地干农活是他们的“第一次”,新奇、兴奋、干劲十足,是他们最直接的感受。 而农大金山学子们的到来,也让军营村多了一份活力,他们与农户一起参与劳动,在实践中相互交流。他们纷纷表示:“走进田间地头参与劳动实践,让大家真正感受到了劳动的魅力,也深刻体会到农民种植粮食的不易,我们要像袁隆平爷爷教导的那样——珍惜粮食、拒绝浪费。” 调研 了解乡村基层治理机制 学农不仅是劳动体验,也是一次研究性学习体验,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生动尝试,为乡村振兴注入活水。如今,乡村振兴风正劲,淳朴善良的军营村人在勤劳中求变,在探索中求新。从一个“老少边穷”的山区村蜕变成“百姓富、生态美”的新农村,军营村蜕变的背后是不断创新的乡村治理体系。 为了深入了解军营村嬗变的秘密,农大金山学子们走进了“高山议理堂”。在这里,农大金山学子们参观了解机构陈设、组织规则及评理工作流程。在实地调研学习过程中,他们在一则闽南俗语故事《猫槽祖母碗》前停了下来并展开讨论,一致认为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孝道。 “高山议理堂”就是运用村规民约、家风家训等基层治理资源的做法。在这里,群众的事儿,大家商量着办。同时,借助信息化手段,搭建“议理堂在线解纷平台”,实现纠纷化解、普法宣传、法律咨询等司法服务“一次都不用跑”,乡村基层治理机制不断完善,推动军营乡村越发富美。 实践队学习调研期间,适逢十二届福建省政协常委、福建农林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杨江帆携省政协考察团参观“高山议理堂”,他鼓励队员们认真开展调研、学习经验,并与实践队合影留念。 学习 重走“初心之路”学党史 山如屏风,葱葱郁郁,田如平镜,青松翠柏,理想中的富美乡村就该是这副模样,山清水秀,村民富裕,眼界开阔。 穿过花草绿植竞相争艳的村道,映入眼帘的是高泉国旧居。作为军营村高山党校的现场教学点,农大金山学子们在这里采访了曾两次接待习近平总书记的高泉国,听他深情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履职福建时“二上高山”访贫问苦、指导军营村脱贫致富的故事。学子们还一同观看了纪录片《难忘那双温暖的大手》,更深刻地感受到军营村厚积薄发的绿色崛起。 上高山、学党史,重走习总书记走过的“初心之路”,领悟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,是农大金山学子们此次到军营村的必修课。 在高山党校初心使命馆展厅内,一份1986年4月7日的会议记录吸引大家驻足。那日,时任厦门市委常委、副市长的习近平第一次走进军营村访贫问苦并建议村里多种茶、多种果,鼓励森林绿化,发展第三产业。 30多年过去了,军营村始终践行习近平总书记“山上戴帽、山下开发”的绿色发展理念,走出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致富路。 作为乡村巨变的见证者和参与者,拥有57年党龄的军营村党支部书记高求来,向农大金山学子们展示了前不久刚拿到的“光荣在党50年”纪念章。他告诉大家,军营村如今喜人的面貌,正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、践行初心使命的生动写照。(记者 卢漳华 通讯员 康菁菁 高文君 朱萍 黄静怡) |
Archiver|手机版|厦门旅游网 ( 闽ICP备15009956号-2 )
GMT+8, 2025-4-28 22:48 , Processed in 0.017581 second(s), 16 queries .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